top of page
kwhohistory

考試 – 考論述題課題選讀策略一:基本概念



於「考試 – 考歷史科攻讀策略」的分享時已經提及歷史科的溫習可以分為深讀及淺讀兩種。至於針對論述題的深讀方面,同學可以自由揀選個別課題攻讀,並非一定要全部課題都作一深入的研習。


攻讀論述題的基本概念是選讀的課題不用多,但必須足夠。而且,能夠清楚﹑熟悉課題內的絕大部分內容及例子。原因在於新高中歷史科卷二的論述題部分只要求從7題題目中選答2題。因此,同學無論深讀了所有課題,抑或只有3個課題,都只需作答2條題目。


現時,根據考評局的課程指引,大約可以分為6個課題:

1. 香港

2. 中國

3. 日本及東南亞

4. 第一﹑二次世界大戰

5. 冷戰及其他戰後衝突

6. 經濟合作及其他議題


假如同學將將精力投放於所有課題(6個課題)內,那麼每個課題獲得的精力投入約17%(將100%的精力除以6)。然而,若然攻讀4個課題,那麼每個課題獲得的精力投入則約25%。若然同學只攻讀3個課題,那麼每個課題獲得的精力投入則提高至約33%。換言之,攻讀的課題愈少,同學對於該課題的理解程度就會愈高,對於論述題的發揮就更容易取得理想分數。


同學必須清楚謹記,若然深讀的課題太多,但對於每個課題的理解程度並不高,結果於作答論述題時也較難取得較高的分數。相反,攻讀的課題相對較少,對於課題的理解程度較為深入,那麼無論該課題的論述題題目是淺或深,同學都會有一定的優勢。因為於簡單的題目而言,同學對於該課題熟悉度較其他同學高,因此能列舉更多的論點及例子以作解釋。另外,對於較難的題目,由於論述題評分是「拉Curve」的,所以難的題目就變相會對熟讀的同學更加有利,因為同學就要發揮穩定,便容易可以將其他同學比下去。


但當然,選讀必須要奠基於一個條件底下,就是必須要清楚每一類題型的答法。由於論述題題目的組成最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別為「課題」及「題型」。因此,若然同學要確保順利回答課題內的任何題目,則必須先要認識所有的題型。例如題目「相對於其他因素,民族主義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有何重要性?」此題目則由第一次世界大戰此一課題及單主項相對重要性的題型所組成。


以下有一簡表,同學可參考簡表以理解出題組合的基本概念:



由於論述題當中存有很多不同的題型,若然同學選讀課題,但卻未能清楚了解所有題型的答法。變相考試時,雖然同學深讀了某一課題的內容,但卻會因答題技巧有誤而失分。舉個例子,若然同學深讀了冷戰的課題,但則並未能完全掌握所有答題技巧,到考試時,同學面對追溯並解釋題的題型(如「追溯並解釋1945-1980年間美﹑蘇關係的發展。」結果,同學硬著頭皮作答此題,最後則可能獲得並不理想的分數。


總括而言,由上歸納可得,選擇深讀以應付論述題的課題並不需要很多,只需足夠便可,以集中更多時間及精神到個別的課題,做到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地步。但由於論述題題目主要由「課題」及「題型」兩部分組成,故同學必須認識所有的題型,然後才有資格去選擇個別的課題作一深讀。


下個章節,將會解釋多少個課題才是深讀的最佳數量,並且教授選擇攻讀課題的方法。想將溫習效能最大化以達致事半功倍的同學,可留意本Blog日後關於課題選讀的分享。

154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Yorumlar


bottom of page